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书籍读后感600字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历史书籍读后感600字5篇
【篇一】历史书籍读后感600字
历史书籍《中国通史》3000字读后感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一直绵延不绝博大精深。要是研究起中国的历史,那要追溯到遥远的年代。从一些帝王传说到后来开始的夏商周帝国,再到后面我们熟知的一些繁荣的朝代,中间经历的年份是漫长的。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是必将复兴的肯定,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我带着对中华历史的敬意,品读了《中国通史》。这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史学名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原始社会至鸦片战争前夕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论点明确且不失于偏颇,叙述详密又不失于琐碎,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而且极具可续性。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年代。《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始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仅此六十四字,却意味深长,细细品味,这正是悠悠华夏文明的漫漫历程,这正是泱泱中华历史的这是写照,不是吗?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史书少人用笔墨来赞美历史!历史的每一瞬间都那么的激动人心,让人震撼!历史将会让我们明白许多……《中国通史》比较全面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讲的很详细,第一章给我们描述了原始人与原始公社时代以及属于他们的文化。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山洞里发现了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和驱干骨化石,经研究发现他们居住在石灰炎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原始人会用火是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相继在很多地方发现原始人的化石,比如说,1954年山西发现三个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石器。甘肃庆阳县,陕西榆林县油坊头及准格尔河流域都曾有旧石器的发现,还给我们叙述了仰韶文化和南方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先民所创造的重要文化之一,距离现代约有四五千年。据传说,神农氏时代完了以后,黄舜相继起来,那时候制作衣裳,“刳木为舟,辑,”“断木为许,掘地为。这些传说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大致有迹象可寻。仰韶文化遗址是数量最多,表现文化程度较高,发展较快,成为一支重要文化。第二,三章给我们讲述了夏朝和商朝还有西周,夏朝这个国家建立在奴隶制度上面,它有政治机构,有官吏,有刑法,有牢狱,有军队,有强烈的宗教迷信,有浓厚的求富思想,自己武力享受着奢侈放荡的富裕生活,而商朝因为生产力不是很高,不能促使生产关系起剧烈变化,对旧公社制度破坏时有限度的,奴隶制度并不能冲破原始公社的外壳。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施行裕民政治,招致附近各地庶民分给小块土地,让他们耕种,必须以无报酬为公家种地并服各种劳役。西周奴隶依然大量存在,用途是从事工商业,农业劳动,并且供奉建主的家内使。足见奴隶还是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作者从各方面比较三个国家的经济农业和社会的发展。这本书我们发现,中国历史有不同于世界各国历史特别是不同于欧洲历史的种种特点,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干年文明演进过程中,没有出现断层,中华民族历史虽然有过多次民族冲突,但冲突的结果,不是走向分裂,而是走向和睦。这些优点为人们留下最完整的一份古文化遗产。文化方面,儒家文化并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却是最佳代表,儒家文化被社会接受和认可需要一个过程,而儒家文化自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实际上所谓的儒家文化包括儒,道,佛等各类文化在共鸣体系,儒家文化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了中国文化的需1840年起,中国寻求进步与和富强的社会运动,具有典型的耕散结构性质,从林则徐禁烟运动开始,中国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寻求真理的中国人,终于由闭关自守到面对现实,创立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比这已经完成的历史任务,更宏伟,更艰巨。作者当时在这部书中总结了哪些重要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的前途作了怎样的推测?对我们的行动又作了怎样的启示呢?重点在于社会经济的变革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方面。其中“财产”一章,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叙述,着重说明了中国历代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他认为中国古代有两大社会改革思潮:一是儒家(主要指经今文学家)主张“三世”之说,要求从“乱世”经历“小康”而到达“大同”的“太平世”,谋求恢复井田制,平均地权;一是法家,主张节制资本,实行盐铁等大工商业官营,管理民间的商业和借贷。法家的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曾经实行,但只收到筹款的结果,没有取得改革社会的成效。西汉末年王莽综合儒法两家主张,进行社会改革,结果完全失败,“乃是先秦以来言社会改革者公共的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是阶级时代的产物,治者阶级总是要剥削被治者以牟利的”,因而不可能由他们来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作者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而且认为“中国历代社会上的思想,都是主张均贫富的,这是其在近代所以易于接受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因”。这是作者从我国历来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中,说明我们所以容易接受社会主义而加以推行的原因。怎样推行社会主义呢?作者在“实业”一章中,指出农工商三者之中,“农为尤要”,在叙述农业“自粗耕进于精耕的过程”之后,接着检讨“中国农业进化的阻力”,认为主要由于土地私有和小农制,其唯一的“出路是要推行大农制”,改变生产方式,效法苏俄的集合农场,使用耕作机械,化除农民私见,因为“生活变则思想变,生产的方法变则生作者一方面通过对经济制度和社会改革思想发展历史的叙述,指出必然走向社会主义的趋势;另一方面又通过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思想发展历史的叙述,指出必然走向民主政治的趋势。“政体”一章,突出地说明殷、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专制政体内,保存有许多民主政治的遗迹。《周官》上有“大询于众庶”之法,国家有危难,国都要迁移,国君要改立,都必须召集国人而征询意见。这在《尚书•盘庚》和《左传》等书中可以找到许多例证。从《尚书•洪范》可以看到“君主、卿士、庶人、龟、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亦必系一种会议之法,亦非随意询问”。他因此断言,远古确有民主政治制度,后来才破坏掉的。舆论到后来虽然效力渐薄,至有如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然明欲毁乡校之事;然在古初,舆论“必能影响行政,使当局者不得不从”。作者又指出,我国从来民主政治的思想很流行,见于儒家书中的独多,尤以《孟子》一书为深入人心。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原君》、《原臣》两篇,对于“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之义,“发挥得极为深切”。作者认为这种“旁薄郁积的民主思想”,因为条件未曾完具而不曾见之于行动,正有待于时势的变化。作者还认为西洋用代议政体继君主专制,自有其历史条件,而中国却没有这个条件,“于是急转直下,而成为现在的党治”。这里所说“现在的党治”,是指当时国民党而言。而中国走过的历史告诫我们,中国未来要改革开放,不但使未来的中国人成为中国现代的公民,而且使未来的中国经济成为现代化经济,使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也成为现代化的社会文化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或者中国历史的发展,它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全面。让我们这些初学者更容易理解。我觉得中国通史真的很好,他并不是粗略的讲真个历史故事讲下来,而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不同角度来阐述,让读者看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以此延伸到各领域。我会坚持读下去的!
【篇二】历史书籍读后感600字
关于历史书籍推荐
历史并非全是鲜衣怒马繁华似锦,它事实上如此残酷,战争和暴政将它涂抹得血迹斑斑.这斑斑血迹又迷惘了众生的眼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求历史书籍推荐,欢迎来参考! 简介: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20世纪初;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 简介:历史都是一个个?人?造就的,当时的人有什么想法,什么冲动,为什么会这么做?正史的描述仅仅记述了事情本身,而在某种维度上忽视了?人性?的因素。作者?当年明月?以全新的方式叙述历史,集中于人性深处的根源对于事件的影响,而且与当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掀起了新的白话历史潮流。 简介:本书以阔犬的视野和道劲的笔力,对周平王迁都至周元王元年的三百多年春秋史,进行了全新梳理。这种梳理渗透着一个现代作家的野心,即从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的逻辑和视角,对这段充满争议的盛世和乱世重新审视,在重塑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的鲜活形象的同时,力图从历史深处找出被人有意无意埋没的玄机和真相。 简介:《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简介:《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堂皇宏阔的篇幅,叙述了罗马帝国从公元2世纪安东尼时代的赫赫盛极,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时刻黯然谢幕的1300多年的历史风貌。作者在近400万的洋洋文字中,既发怀古之幽思,悲怆叹惋千年帝国的无奈衰颓乃至烟灭;又阐思辩之深彻,诠释剖析盛衰兴替的永恒历史命题。在这部著作中,吉本充分展示了他文学天分和史学天分兼美的特质,作品史观雄伟博大,文风优美典雅,并具史学经典和文学范本的双重荣衔,是公认的有史以来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史学著作,比之?西方的《史记》?也可称名至实归。目前在中国大陆和港台通行的诸译本中,只有席代岳的译本为全译本,其他均为节译本,包括一直通行的商务版和其他版本。 易中天系列 简介:?百家讲坛?风云人物易中天,用自己的理解细 地分析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时代,事实繁复之下仍能保持 直白易懂,实为难得。他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 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 说文化,以文化说人生;一家之言品三国。 简介:这本书很大的优点是照顾到了普通读者的水平,对很多名词都随时做解释,这应该是易中天做了很长时间老师的成果。也说明目前中国大众的历史水平还普遍处于初级阶段。迄今为止他本人最看重的作品,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 简介:《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参透美国宪法诞生过程的平台。这不仅是一部法律的书,也是一部历史的书,更是一部文化的书。书中精彩刺激的场景使我们的想象游走到了那个充满期冀与困惑的时代,那个热情洋溢、奔放跳脱的时代。 简介: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精彩论述。 和以往不同的是,对正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来说,?是先有书,后有电视节目。因为讲诸子百家不容易,学理性太强,所以要写完了再有信心去讲。?易中天说。易中天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要反对‘独尊一家’。 简介:本书的前半段乃以泼墨山水的手法勾勒人类历史与中国文化发展有关的大方向。后半段是从16世纪开始,即大洋航运开通,新大陆进入世界史,世界已是一个整体的局面下,中国与世界各处的发展。在前半段,欧亚大陆间的种种大事,都以大陆为舞台,海洋为边外之地。在后半段,海洋却成为门户!台湾也是在如此际遇下,成为东方与西方的交接之处,也成为中国东出、日本南下的较量之点。本书的安排是把中国纳入世界:为了今日,理解过去,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内,立足中国,关心世界。 简介:本书为了说明欧洲大国之一的法国在纳粹法西斯进攻面前为何如此不勘一击,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发生后法国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各项重大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法国战败的真正原因。 《剑桥中国隋唐史》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剑桥中国明代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中华民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简介:《剑桥中国史》是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历史,沿袭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该书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质疑,也许有的问题,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而从没有考虑过的。所有这些来自于另外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东西,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和开阔我们的视野。 黄仁宇系列 简介: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简介: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 ,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简介: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 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简介:?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此书亦是一群经历旧社会、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简介:李斯是大秦统一中国的幕后策划者,是先秦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是后世官场文化的开创者,是从最卑微的起点到位极人臣的第一人,是开创小篆的大书法家;他的上司是史上最强悍的秦始皇,他的死对头是权倾朝野、老谋深算的吕不韦;数十年血雨腥风,半辈子叱咤风云,当李斯在公元前254年那天下午从上蔡出发,他的一生,就注定要成为从政之路上无数后来者的万世楷模。如何在无权无势时异军突起;如何在险恶环境中默默前行;如何在大权在握时清醒隐忍以保自身安全;李斯的一言一行,直至今日,仍然给我们以启发和准确高效的示范。 简介: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贯起来看就是在讲中国历史以及社会的形塑原理。 简介: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亦是当代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经典名著之一。本书全面论述了20世纪下半期人类在迅猛的科技发展的条件下,社会意识形态、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文明演进模式等发生的相应变化,从黑格尔哲学出发,重新提出并阐释了?历史的终结?的社会科学概念,认为自此之后,?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作为社会进步的常识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不论人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何种形态,这一人类理念的实现是必然的。
【篇三】历史书籍读后感600字
1、《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简介:本书完成于监狱之中,以世纪为经,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20世纪初;以事件为纬,内容涵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畅生动,结构精练紧凑。柏杨的史观以“人”为中心,自称是平民著史、狱中著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所以取名《中国人史纲》,重点在“人”。柏杨一生经历坎坷,因有大苦难,所以有大愤懑与大悲悯,这种情怀始终激荡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杨作品的魅力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稍有减衰。
2、《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简介:历史都是一个个“人”造就的,当时的人有什么想法,什么冲动,为什么会这么做?正史的描述仅仅记述了事情本身,而在某种维度上忽视了“人性”的因素。作者“当年明月”以全新的方式叙述历史,集中于人性深处的根源对于事件的影响,而且与当代流行元素相结合,掀起了新的白话历史潮流。
3、《原来这才是春秋》 作者:贾志刚
简介:本书以阔犬的视野和道劲的笔力,对周平王迁都至周元王元年的三百多年春秋史,进行了全新梳理。这种梳理渗透着一个现代作家的野心,即从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的逻辑和视角,对这段充满争议的盛世和乱世重新审视,在重塑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的鲜活形象的同时,力图从历史深处找出被人有意无意埋没的玄机和真相。
4、《德川家康》共13册 作者:山冈庄八
简介:《德川家康》洋洋五百五十万言,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在这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德川家康最终脱颖而出,结束战国烽烟,开启三百年太平盛世。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丰满、曲折、传奇的一生,书中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着智慧与杀伐、谋略与权术、天道与玄机!它不仅成为商战兵法、政略宝典、兵家必备,更是不朽的励志传奇。
5、《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简介: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
6、《罗马帝国衰亡史(全6册)》 作者:(英)吉本 著,席代岳 译
简介:《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堂皇宏阔的篇幅,叙述了罗马帝国从公元2世纪安东尼时代的赫赫盛极,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时刻黯然谢幕的1300多年的历史风貌。作者在近400万的洋洋文字中,既发怀古之幽思,悲怆叹惋千年帝国的无奈衰颓乃至烟灭;又阐思辩之深彻,诠释剖析盛衰兴替的永恒历史命题。在这部著作中,吉本充分展示了他文学天分和史学天分兼美的特质,作品史观雄伟博大,文风优美典雅,并具史学经典和文学范本的双重荣衔,是公认的有史以来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史学著作,比之“西方的《史记》”也可称名至实归。
目前在中国大陆和港台通行的诸译本中,只有席代岳的译本为全译本,其他均为节译本,包括一直通行的商务版和其他版本。
易中天系列
7、《易中天:品三国》 作者:易中天
简介:“百家讲坛”风云人物易中天,用自己的理解细地分析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时代,事实繁复之下仍能保持直白易懂,实为难得。他站在平民立场,通过现代视角,运用三维结构;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生;一家之言品三国。
8、《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作者:易中天
简介: 这本书很大的优点是照顾到了普通读者的水平,对很多名词都随时做解释,这应该是易中天做了很长时间老师的成果。也说明目前中国大众的历史水平还普遍处于初级阶段。迄今为止他本人最看重的作品,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承续了易氏著作生动、风趣、见解独到的一贯风格。
9、《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作者:易中天
简介:《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参透美国宪法诞生过程的平台。这不仅是一部法律的书,也是一部历史的书,更是一部文化的书。书中精彩刺激的场景使我们的想象游走到了那个充满期冀与困惑的时代,那个热情洋溢、奔放跳脱的时代。
10、《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作者:易中天
简介:本书是央视10频道百家讲坛播出的易中天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节目的原稿,书稿比讲坛节目内容更丰富,有许多电视节目里是没有的精彩论述。
和以往不同的是,对正在“百家讲坛”热播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来说,“是先有书,后有电视节目。因为讲诸子百家不容易,学理性太强,所以要写完了再有信心去讲。”易中天说。易中天以儒家为线索贯穿《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我这里并没有尊孔之意,更没想过要独尊儒术,这本书最后的结论反而是要反对‘独尊一家’。
11、《历史大脉络》作者:许倬云
简介:本书的前半段乃以泼墨山水的手法勾勒人类历史与中国文化发展有关的大方向。后半段是从16世纪开始,即大洋航运开通,新大陆进入世界史,世界已是一个整体的局面下,中国与世界各处的发展。在前半段,欧亚大陆间的种种大事,都以大陆为舞台,海洋为边外之地。在后半段,海洋却成为门户!台湾也是在如此际遇下,成为东方与西方的交接之处,也成为中国东出、日本南下的较量之点。本书的安排是把中国纳入世界:为了今日,理解过去,在世界史的大框架内,立足中国,关心世界。
12、《第三共和国的崩溃》作者:威廉·L·夏伊勒
简介:本书为了说明欧洲大国之一的法国在纳粹法西斯进攻面前为何如此不勘一击,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发生后法国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各项重大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法国战败的真正原因。
13、《剑桥中国史》系列 作 者:(美)麦克法夸尔,(美)弗正清 编,俞金戈 等译
《剑桥中国秦汉史》
《剑桥中国隋唐史》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剑桥中国明代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中华民国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
简介:《剑桥中国史》是一部完全由西方学者撰写的中国历史,沿袭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由于东西历史文化的差异,该书在许多历史问题上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质疑,也许有的问题,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而从没有考虑过的。所有这些来自于另外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东西,必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和开阔我们的视野。
黄仁宇系列
14、《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简介: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本书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本书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15、《中国大历史》 作者:黄仁宇
简介: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16、《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简介: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17、《往事并不如烟》 作者:章诒和
简介:“中国头号大右派”章伯钧次女章诒和回首往事,并以此书献给已在天国的父母。书中描述史良、储安平、张伯驹、聂绀弩、康同璧、罗隆基等的起落沉浮,由诸多片断入手,组成一个个悲壮的场景,仿佛是一幅壁画,浓彩重墨间呈现出历史的真、人生的幻……此书亦是一群经历旧社会、新中国的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18、《流血的仕途》 作者:曹昇
简介:李斯是大秦统一中国的幕后策划者,是先秦政治智慧的集大成者,是后世官场文化的开创者,是从最卑微的起点到位极人臣的第一人,是开创小篆的大书法家;他的上司是史上最强悍的独裁者秦始皇,他的死对头是权倾朝野、老谋深算的吕不韦;数十年血雨腥风,半辈子叱咤风云,当李斯在公元前254年那天下午从上蔡出发,他的一生,就注定要成为从政之路上无数后来者的万世楷模。如何在无权无势时异军突起;如何在险恶环境中默默前行;如何在大权在握时清醒隐忍以保自身安全;李斯的一言一行,直至今日,仍然给我们以启发和准确高效的示范。
19、《血酬定律》 作者:吴思
简介: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贯起来看就是在讲中国历史以及社会的形塑原理。
20、《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作者:(美)弗兰西斯.福山
简介: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亦是当代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经典名著之一。本书全面论述了20世纪下半期人类在迅猛的科技发展的条件下,社会意识形态、道德伦理观念,以及文明演进模式等发生的相应变化,从黑格尔哲学出发,重新提出并阐释了“历史的终结”的社会科学概念,认为自此之后,“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作为社会进步的常识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不论人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何种形态,这一人类理念的实现是必然的。
21、《日清战争》 作者:藤村道生
简介:《日清战争》“是在纪念日清战争八十周年,祈求实现东亚各民族真正友好的心情下写成的”,不过这本早在1973年底就付梓的书,到1981年才在我国翻译出版。书虽仅仅200余页,却对日清战争也即国人常说的“甲午中日战争”的许多方面都有所述及,行文是较客观与公允的。
22、《李鸿章》 作者:陈斌
简介:本书引用大量史料,描写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清朝社会、宫廷、官场、外交、战事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作者抱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刻画出一幅大清帝国的末世图景:一面是慈禧太后等人的挥霍无度,一面是中日战败后屈辱的割地求和,而本书的主人公李鸿章,这位清末最显赫的汉族臣子,近代最卓有成效的洋务家,就在两者之间的夹缝中委曲求全,苦苦支撑着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但饶是机关算尽,他最后也不得不哀叹:“忽喇喇大厦将倾,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23、《变政与政变——光绪二十四年聚集》 作者:董丛林
简介:本书主要描述光绪年间,发生在这个古老帝国身上的一系列足以改变中国民族命运的变政与政变,并就此进行了深层的剖析,对于我们了解那一段历史非常有帮助。
24、《中国近代史 》 作者:蒋廷黻
简介: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本书以恭亲王奕诉及普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方案…… 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于是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旧中国史学界,有关近代中国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述,几乎半数以上都是“因袭”蒋廷黻的史学观点。
茅海建系列
25、《天朝的崩溃》 作者:茅海建
简介:《天朝的崩溃》是作者系统研究鸦片战争十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著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26、《近代的尺度》 作者:茅海建
简介:本书是作者继《天朝的崩溃》之后的又一部力作。收录了写成于九十年代后期的十一篇论文。作者通过丰富的材料、精当的考证,对于两次鸦片战争的种种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见。
唐德刚系列
27、《晚清七十年》 作者:唐德刚(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简介: 《晚清七十年》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学家、胡适先生的高足唐德刚教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导论篇”,后经不断增删和改写而成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本书由于作者观照历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历史学家,也因其极富个性和魅力的语言而在海外有极大影响;也正是因作者的历史观点与一般的历史学家晚清观点大不相同,《晚清七十年》在中国大陆迟迟未得出版。本版为国内首版,全书由“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太平天国”、“甲午与戊戌变法”、“义和团与八国联军”、“袁世凯、孙文与辛亥革命”五部分构成,并附有数十幅相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始照片,极富历史震撼和可读性。
28、《袁氏当国》 作者:唐德刚
简介: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唐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29、《新中国三十年》 作者:唐德刚
简介:唐德刚的《新中国三十年》冷静犀利却又不失诙谐的笔调指出毛的出现是中国帝制的回光返照。毛读史书极多且能活学活用,深谙权谋之术。本书对新中国的前三十年进行了深层剖析,为我们很好的理解那段历史创造了条件。
30、《张学良口述历史》 作者:唐德刚
简介:本书由史学名家唐德刚先生担纲完成,以张氏自述为主体,以唐德刚论张学良的数万文字为辅,正好地弥补了以往各种图书的错谬与不足。更兼唐的论说精辟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边是研究对象的“自白”,一边是研究者的“审视”,两相对照着看,历史变得更为真切、真实而生动。
31、《李宗仁回忆录》 作者:唐德刚
简介:这本书是李宗仁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事业的最完备的记录,又是李氏一生各阶段心路历程的最忠实的写照。
32、《中国近代史》 作者:徐中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简介:本书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汉学三杰:史景迁、魏斐德、孔飞力
33、《追寻现代中国》 作者:史景迁
简介:本书通过对1600年以来中国历史的考察,以作者信守的现代国家概念来探索当西方国家开始步入现代社会以后,中国何以长期徘徊在现代国家行列之外的原因。对历史的追寻远不是本书写作意义的全部,作者更为关注的是对现代中国的解读。
34、《太平天国》 作者:史景迁
简介:本书作者作为西方汉学家的杰出代表,从他的视角阐述了中国太平天国的那段历史,行文还算客观、公允,值得一读。
35、《康熙自画像》 作者:史景迁
简介:史景迁的名著《康熙自画像》(EmperorofChina:Self-PortraitofK'angHsi)用第一人称书写。他想要呈现的不是坐在龙椅上一本正经的康熙,而是要写出康熙的内心世界,呈现这位中国皇帝在大臣、孩子、后妃、兄弟、仆从之间的生活面貌,既轻松又沉重,既欢乐又挫折,既渴望又忧心,可以从中感受到康熙的复杂心境。他写康熙精通骑术、喜欢狩猎射箭,既是一种锻炼,也在保持满州尚武精神。康熙能策马深入满洲故土,表现雄主的开朗胸怀。他长年征讨葛尔丹,也视作一场围猎,仿佛逼近猎物一般。他写康熙的晚年心境:勤政一生之余,感叹臣子可告老还乡,而帝王却没有退隐的余地,更得为皇位的继承问题而苦恼万分。
36、《改变中国》 作者:史景迁
简介:回顾1620年到1960年这段历史,可看到西方人以唯我独尊之姿来到中国,深信自己师出有名,急欲开发被他们视为落後的民族,这些西方顾问的境遇实可为借镜:傅兰雅和丁韪良坚忍不拔,汤若望、李泰国及托德精力充沛,胡美和鲍罗廷洞察敏锐,戈登和史迪威精明干练,赫德和魏德迈善於组织,南怀仁和伯驾匠心独运,华尔和陈纳德勇气卓绝,白求恩无私奉献。然而,这些人的故事是警世教训,而非鼓舞人心的宣传。二次世界大战之後,欧洲人对西方方法论及目标的绝对信心已摇摇欲坠,历经越战的美国人对此亦产生动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天的中国似乎已有自信,西方人到中国,就得按中国人的规矩行事。如果,中西双方都对自己有新的了解的话,至少还有机会不让由来已久的误认再度发生。
37、《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 作者:史景迁
简介:《王氏之死》篇幅不大,再现的是清初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情夫手下。其实,史景迁的汉学功夫不算深,史料运用不算广,文字技巧也不算突出,但我始终觉得,与其关心他怎么讲述一个故事,不如多留心他为何要讲述这么一个故事,是什么东西最初打动了他。拿《王氏之死》来说,也许是王氏那种在动乱年代里显得模糊混沌的生活状态才是真正值得玩味的。
38、《大门口的陌生人》 作者:魏斐德
简介:清代中国的主要“大门”是广州,“陌生人”即外国人。顾名思义,《大门口的陌生日》是与外国人闯入广州(中国大门)的历史有关,是关于鸦片战争外国入侵中国的。但这本书主要不以此研究为主,而是以英国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为线索,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广州和广东省的社会动态,如官府、绅士、团练、农民、宗教、秘密社团等对外国的态度;各自的活动、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变化,从而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阶段的某些动向。
39、《洪业—清朝开国史》 作者:魏斐德
简介: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匠心独具,把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一环——明清嬗代过程,作为运思课题。此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它使人看到,中华帝国的体制与秩序中天然包含着走向衷微的因素,而王朝更替则构成了重建秩序的机制与途径;满人入主,在此被视为一种重建秩序的特殊动因。
40、《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作者:孔飞力
简介: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之天错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本书也表现出了一种更为宏大的学术视野,在构建以“叫魂”案为中心的“大叙事”的过程中,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本书可作为学生必读参考书。
41、《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作者:孔飞力
简介:19世纪中国发生了巨大变革。这本书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制度入手,强调了中国地方名流的作用,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地方组建武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就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42、《停滞的帝国》 作者:阿兰·佩雷菲特
简介:为写《停滞的帝国》,作者从1980年至1988年六次访华,参观了马戛尔尼使团走过的主要地方,搜集了12万多页原始资料;他打开了故宫的大门,研究了清朝廷有关接待英使的所有文件。同时他还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南非等地阅读了大量未发表的内部档案。
43、《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 作者:王树增
简介:《1901年》是在一种惆怅的心情中完完的。彻察丝缕而又探求大势――我想用激情内敛的叙述方式描绘出我们这个民族的面孔和表情。历史事件在《1901年》中并非叙述的主体,而是所有历史人物心灵“出卖”的背景,连贯的不是频发的历史事件,而是中国人纷乱的心绪历程。之所以选择了一百多年前的历史,是因为中国人千年不变的面孔在那段日子里突然表情急剧丰富起来。
44、《变化——1990年至2002年中国实录》 作者:凌志军
简介:书中牵涉众多重要人物和事件,也叙述了很多小人物和小事情。内容浩繁,巨细混杂,大气磅礴,汪洋恣肆。叙述流畅从容,见解独到精深,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震撼力。
45、《欧洲中世纪史》 作者:(美)本内特,(美)霍利斯特
简介: 本书是欧洲中世纪史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为美国数百所高校采用作为教材。本书的一大特色是C·沃伦·霍利斯特清晰的历史观和动人的教学法,现经朱迪斯·本内特精到的修订而成第十版,覆盖了更多关于拜占庭和伊斯兰的内容,包含了经全面修订的系列地图、一组新的关于中世纪传说的短文等更多内容。在第八版的序言中,霍利斯特教授述及他在大学时意识到当今世界“是中世纪的产物”。《欧洲中世纪史》一书向今天的学生全面介绍了我们当前社会的中世纪根源。
46、《五胡录》 作者:火焰塔
简介:《五胡录》中文网络世界风行五载的激扬文字,火焰塔打造的五胡十六国历史传奇!《五胡录》以史诗般的气魄、谐趣生动的语言全景式地记录了从西晋灭吴到刘宋与北魏南北对峙这段中国历史上最惨烈、最奇特的段落——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辽阔的华夏大地头一次被勇武剽悍的少数民族所统治,他们驱动本部族的铁骑,把自命正统的汉族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梅毅系列
47、《华丽血时代》 作者:梅毅
简介: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最动荡、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化,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同时,它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最解决、个性最张扬的唯美时代。这是一部有着崭新内容和形式的断代史。本书以人串史、以人物烘托事件,这种独辟蹊径的写作方法,既避免了一般历史小说不必要的“虚构”,又比学术化的历史研究著作更生动有趣。同时,作者的角度和研究方法也非常独到,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全书文笔生动,舒卷自如,能给人以在沉睡的历史深处突然发现珍宝奇物般的超乎想像的惊喜。
48、《帝国的正午》 作者:梅毅
简介:梦回唐朝,千年萦绕。诗歌的浸润,胡风的影响,音乐歌舞的盛行,书法艺术的臻至极盛,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多种宗教形态的繁兴,各种文明的输出与输入,在中华帝国的土地上生长成一个无比辉煌,无比强盛,无比光荣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盛世。八表九极,神韵悠扬,令人无限神往。 由隋唐到五代,中华帝国从如日中天的盛世滑向极度衰弱的末世:反叛、杀戮、饥荒、瘟疫、欺骗、背叛、汗与血浸透了历史的书卷。混乱之中,无数双贪婪的眼睛觊觎着雕有九条金龙的无上宝座。乱哄哄你方战罢我登场之际,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疆域极度萎缩,对燕云十六州的割弃,更为数百年后中原帝国的浩劫埋下了最大的一个伏笔。
唐承隋制而发扬光大,至五代却乱之,《帝国的正午》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由盛而衰的内在逻辑。
49、《拿破仑大传》 作者:艾米尔.路德维希
简介:《拿破仑传(插图本)》以时间为线索,以史实为基础,以戏剧化为原则,作者用主要的笔墨描述了拿破仑最有趣最吸引人的故事:他的战争艺术、他的果敢坚毅、他的博学多识、他的传统守旧、他的风流多情……展示了他由炮兵少尉至称帝法兰西直至最后在囚禁地圣赫勒拿破仑去世的传奇经历和心路历程。
50、《历史是什么玩意儿》 作者:袁腾飞
简介:本书是以“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的嘴巴重新诠释中国古代史,将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段落变得趣味横生,将原本趣味横生的历史段落变得精彩绝伦。在如同听相声般的快乐中汲取庞大的历史知识信息量,一本让人彻底赞成“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的书,一版诲人不倦而又逗人不倦的最精彩历史文本。
51、《光荣与梦想之一: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
简介:20世纪30年代,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新兴的资本主义美国进入了空前的大萧条时期。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规模失业,甚至连农民都陷入破产的境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当时的胡佛政府甚至都不承认大萧条的来临,虽然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但政府却仍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危机意味着毁灭,同时也蕴涵着新生,美国社会到了痛定思痛,面临抉择的时刻。罗斯福,这一注定要载入美国辉煌史册的人物走到了前台。当时,美国社会形势之混乱,超出想象,各种政治力量蠢蠢欲动,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成灾,更有成千上万失去生活保障的下层民众在街头聚集,整个美国命悬一线,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仅仅需要一个火星,美国社会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力挽狂澜,赌博似的出台了一系列法案,开始了他的百日新政。百日新政,万般激荡,但罗斯福政府终于顶住压力,稳定了大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美国国内矛盾缓和下来,也由此把美国带入了战时经济,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不但促使了美国经济的复苏,更让美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52、《光荣与梦想之二:战争与和平》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
简介: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最终将整个世界带入了战争。参战的所有国家都被空前的人类浩劫折磨得奄奄一息,然而,新兴的美国非但没在战争中垮掉,反而结束了国内的大萧条时代,甚至走上了初步繁荣。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立起一支拥有1200万人的陆军和超过轴心国海军舰船数量之和的强大海军。战争就是美国经济的发动机,自由的思想、雄厚的资源,再加上与爱国心相结合的大生产运动使美国俨然成为人类物质财富的生产基地,甚至在战时,美国老百姓就成了全世界最富裕的国民。然而战后,社会危机仍然困扰着美国,仅仅在1946年,全国的罢工次数就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年,眼看社会又将陷入混乱,欧洲复兴计划应时而生,美国顺利过渡到和平发展期。同时,美苏两个大国的竞争伴随着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全面展开,美国又开始了它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时代。
53、《话说世界》 作者:刘颖
简介:首先,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在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下来的大量资料按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用6个篇章、300余个主题,以点代面、提纲挈领地讲述了地球产生以来世界历史进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和最重要的事件,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诸多领域。其次,本书打破了传统历史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由抽象的逻辑关系联系人物和事件的格式,而是采取“读故事+看图片”的普及世界历史的方法,用500多幅插图生动地再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全过程,让历史具备了可触摸感、可观赏感,使读者从中获得丰富的信息、视觉的美感以及精神的愉悦。
54、《枪炮、病菌与钢铁》 作者: 贾雷德・戴蒙德
简介:本书对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这是一部富于惊人新发现的著作,即使是在向传统的观点提出挑战时,也会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55、《解读希特勒》 作者:塞巴斯蒂安.哈夫纳
简介:本书力求客观、公正地解剖并评价希特勒。基于意识形态的立场,作者哈夫纳或多或少是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的立场来解读希特勒的,因此书中某些论述也表现了明显的局限性。比如他的霸权观、他的战争观、他对“纽伦堡”国际法庭以“战争罪”起诉纳粹德国提出的质疑等等。文章耐人寻味、思想丰富、而且文笔精彩,简言之一部历史散文领域的杰作。
56、《历史的地理枢纽》 作者:哈麦金德
简介:本书包括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两篇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影响却广泛而深远,特别是后者,故将它作为书名。这本书可以说既是地理类书籍,又是历史类书籍,书中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特别是18世纪之前的历史会有很好的帮助。
57、《欧洲文明十五讲》 作者:陈乐民
简介: 欧洲的文化传统在传承中同源而分流,有批判、有扬弃,但在批判和扬弃中有创新。 从15世纪以来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自由民主理念的从胚胎孕育到发芽和生成,这条道路在”精神的历史“里可谓历历在目。
58、《中国历史的谎言与真相:罗马与长安》 作者:凌沧洲
简介:作者从权力的角度切入,以大历史时评的叙事方式探讨中国文明的盛衰和得失,以新闻人的眼光观察历史的转折与冲突,以诗人的激情讲述历史的故事和细节,视野宏阔,文采斐然。不仅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掘出许多勇气和自由的基因,而且对残暴的中世纪专制与愚昧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书中对中西文明的比较,独家挖掘的东西方历史隐秘,大胆甚至匪夷所思的提法,网络语言和词汇的创新,凌厉的笔锋,嬉笑怒骂的抒情,均是该书不可不看的亮点。
59、《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作者:许倬云
简介:《万古江河》是许倬云毕生智慧的结晶,也是他对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的创新诠释!本书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从中国文化发轫的地理空间开始谈起,论及史前时期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後再细述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一步步扩大进入世界体系的历程。最后,全书以中国文化面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帝国压力下的「百年蹒跚」为结束。《万古江河》近27万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字里行间既有高空鸟瞰式的宏观洞见,又有具体日常生活的细微描写。
60、《历史的暗角: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作者:余秋雨
简介:《历史的暗角: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比如《一个王朝的背影 》、《流放者的土地》、《抱愧山西》、《历史的暗角》、《十万进士》等篇章,都可以当作历史散文的典范之作来阅读。
61、《国史十六讲》 作者:樊树志
简介:本书主要展现了历史方面的知识。如青铜文明,诸子百家,中华帝国的创建,古文经学,唐朝文明,古代少数民族,帝国专制政治,朋党之争,文人社团,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与文化等等。这是一个人文大讲堂,尤其是历史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尽情展现。本书澄清了被误导和戏说搅得相当混乱的历史观念,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吸收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大胆置疑,理性剖析,是近年来少有的学术典范之作。
62、《明亡清兴六十年:1583-1644》 作者:阎崇年
简介:本书以袁崇焕为线索,展现了明末清初六十年间的历史风云。作者对明朝和满洲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平行观察,力图总结明朝何以衰亡,满洲何以兴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在叙事手法上,以袁崇焕个人的命运起伏为推进情节发展的线索,又增加了其背后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以既有可读性,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63、《正说清朝十二帝》 作者:阎崇年
简介:本书以著名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今年在央视10频道热播的大型系列讲座《清十二帝疑案》为基础,修改增订而成。该书有别于当下流行的“戏说”宫廷戏,让读者在生动的历史故事的叙说中正确认识历史。语言通俗流畅,不时流露些许幽默。
64、《浩瀚大洋是赌场——大日本帝国海军兴亡史》 作者:俞天任
简介:要真正了解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去了解它的军事。大日本帝国海军,从建立初期的猴唯诺诺到令全世界瞩目不过用了四十年时间,之后又经过近四十年,便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这是一支充满赌徒性质的军队,也是一支很有创意的军队,它能够无视一切既存的政治经济军事规则和定论而孤注一掷,从而创下了不少“首次”作战的方式和创意,同时,这又是一支极为保守、固步自封、思维方式滞后子时代达数十年之久的军队。两种极为矛盾的性质相互依存,恰好正是日本民族性格的所在,这也预示着它除了悲剧性的下场之外,不可能有其他结局。最终.它的归宿也只能是大洋深处——那片与其说是它们的战场,还不如说是赌场,更是坟场的地方。透过这本书,也许我们能够读懂日本。
65、《有一类战犯叫参谋》 作者:俞天任
简介:在日本,说一个人喜欢犯上、自作主张,就说他是“关东军”;说一个人狂妄、自以为是而又昏招迭出,就说他是“大本营参谋”。参谋尤其“大本营参谋”,是邪恶、不可理喻的化身。跟通常理解的“幕僚”或“军师”不同,旧日本陆军的参谋是一种荣誉资格,是“精英”,他们不但出谋划策,还直接指挥战争。中国人常说“日本军国主义”,实质就是军队挟持了政府,而挟持军队的,却是参谋。本书正是以参谋为着眼点,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回顾过往的那段历史。
66、《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作者:(奥)茨威格
简介:被歌德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的历史,尽显人物的关键时刻,他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闪耀着光辉,普照着人类自身。涌动着匪徒、探险家、叛乱者兼英雄血液的巴尔沃亚成为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欧洲人;仅仅一秒钟的优柔寡断,格鲁希元帅就决定了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的命运;七十多岁的歌德像情窦初开的男孩爱上了十几岁的少女,求婚未遂之后,老人在萧萧秋色中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流亡国外的列宁不顾自己的荣辱毁誉,乘坐一列铅封的火车取道德国返回俄国,十月革命就这样开启了历史的火车头……本书作者持有的是英雄史观,喜欢这种类型的读者不妨买来看看。
67、《1944:松山战役笔记》 作者:余戈
简介: 余戈写的这本书,有两个突破,或称两个“正视”:其一,正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正面表现;其二,正视侵华日军在军事行动上的严密作风。这是历史的态度。(本书)从军事的、战役的、战术的乃至从具体的战斗过程、具体的战斗细节切入去研究战争史。详实、真切、细致、可感,有具体日期、具体人物、具体地点、具体景象、具体过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闻到硝烟,如听到枪声炮声,如见到怒江滔滔翻滚的浊浪,和对岸高崖上日军碉堡黑洞洞的枪眼。
68、《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 作者:萨苏
简介:在外寇入侵,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中国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巨大的牺牲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国破山河在》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中国的抗战,以最简陋的武器对抗凶残而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很多时候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众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没于血与火中。而在敌方的史料中,虽然纪录的目的不同,却也保存了许多中国人为国死难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作者辛勤梳理日方史料,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重现于我们眼前。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69、《帝国政界往事》 作者:李亚平
简介:靖康之难后,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侥幸脱身,旋即逃往南京,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当年五月一日,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帝国,改年号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当时赵构刚满21岁,他成了大宋帝国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一位皇帝,史称宋高宗。这一年,本书所涉及到的人物,情况各不相同。他们当中,有一些被认为需要对本年发生的一切负责,有些则被本年度发生的一切改变了命运,这种改变有时表现得相当彻底。 遂成为令人无法释怀的帝国政界往事。
70、《龙旗飘扬的舰队》 作者:姜鸣
简介:《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及其衰亡的历史。1894年9月17日,日本海军与清朝北洋水师精锐在黄海大东沟海面上展开血战。100多年过去了,刘步蟾、邓世昌等人英勇战斗的事迹仍然令人热血沸腾。号称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败在何处?作者以现代意识审视历史,着眼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晚清政府与清流政治等,都有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71、《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
简介:本书九十年代初曾经正式出版过,不过迅速被禁了。该书讲述了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场的真实历史,极具收藏价值。
72、《第三帝国的兴亡(上中下)》 作者:(美)夏伊勒(董乐山译本)
简介: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可怜……在第三帝国短促的生命的前半期,作者曾在那里生活过,亲眼看到希特勒是怎样巩固他作为这一伟大而茫然不知所从的民族的独裁者的权力,后来又怎样引导这一民族走向战争和进行征服的。本书应该是喜欢研究二战和第三帝国的人的必读书。
73、《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作者:张宏杰
简介:七张面孔,就是七个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大明王朝这出历史大戏里的七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演得不容易。 本书解读明朝历史人物,揭开人所共知的七个角色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分析其何以茅盾,扭曲和心力憔悴。这既是人在历史中的境况,也是其在文化中的境况。而这七张各不相同的面孔,构成了那个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大明王朝的侧影。
74、《1912-1928:文武北洋》 作者:李洁
简介:本书里,作者集中记录了作者对民国初期,亦即“北洋军阀时代”的寻找与发现。站在袁世凯、黎元洪、段棋瑞、吴佩字、张作霖五位武人和杨度、章士刽、李大刽、陈独秀四位文人的故址上,流连盘桓,瞻前顾后,我忍不住又“独语”起来。 鼓励我用自己的话表述历史的,是本书主人公之一陈独秀先生。他老人家至死不说假话。他说“我不敢自吹我是敢于说老实话,我只自誓:宁可让人们此时不相信我的说话,而不愿利用社会的弱点和迎合青年的心理使他们到了醒觉之时,怨我说谎话欺骗了他们!……说老实话的人一天多似一天,说老实话的风气一天盛似一天,科学才会发达,政治才会清明,社会才有生气……
75、《潜规则》 作者:吴思
简介:“潜规则”指的是中国官场里一套潜藏在明文规定背后没有明说、却又支配事务运行的规矩。吴思以明清历史为题材,阐释了中国官场贪官得势的根本原因。丰富的历史资料、流畅平易的叙事手法,使得这本书不仅雅俗共赏,也是知识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大众读物。
76、《历史的进退》作者:雷颐
简介:继《历史的裂缝》之后,中国知识人雷颐的又一部深具影响力的随笔集,收入发表于《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诸媒体的专栏文字。全书分为帝国斜阳、今昔人物、不是故事、公共空间四辑,作者一如既往,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串联起历史与现实。本书尤为关注集体记忆的形成,着力填充历史的空白。
77、《民国的身影》作者:蔡登山
简介:对于民国大时代,人们惯常记得的是党政要员,潮进潮退中的那些文人,身影却何在?往事重寻,作者钩稽史料,从日记、回忆录里辨识蛛丝马迹,梳理情节,重建历史现场。《顾颉刚日记》的出版,解密他不为人知的千斛情泪;《沈启无自述》的发掘,使其不再是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篇四】历史书籍读后感600字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历史书籍的读后感历史书籍的 读后感 (一)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这本书,《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在书中的故事也是久久流传,不仅是这样,它的每一个故事中如果你细细的读,你会发现好多的道理。那么《三国演义》一书中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在这个寒假,我就借着这个理由,勾起了我对三国演义的兴趣。
三顾茅庐不仅是个成语,还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是一个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能人,刘备便带上张飞、关羽去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结果第一次没遇见;第二次不顾张、关二人的阻拦冒着大雪去的,还是没见着;第三次等诸葛亮睡醒了才见到。故事的过程,说明了刘备是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来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而且第二次还下着大雪,张飞还阻拦道:“现在就是军队在打仗,这时也会停下来的。”第三次关羽等人见刘备又要去拜见诸葛亮,怒气冲冲声称要用一条麻麻绳把诸葛亮捆过来,刘备狠狠地斥责他们,这表明刘备以诚待人。
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要礼贤下士、知人善用。比如:商汤任用伊尹等人作为大臣,商朝很快强大起来。还有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才逐步强大。这都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的表现。
不仅是这个道理,三顾茅庐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刘备就是这样,一次去了没有找到诸葛亮,第二次去还是没有,可他的心向着国家富强,又第三次去了诸葛亮家,在第三次终于请到了。这种不怕困难, 坚持 不懈,一心想着蜀国的未来的精神,不就是我们在 学习 上所缺少的吗?如果我们在学习上再用一点耐心和努力,我相信没有我们不能面对的学习难关,就没有在学习上的那一声声叹气。
【篇五】历史书籍读后感600字
人生必读的历史书籍
人生必读的历史书籍 《国史大纲》
作者:钱穆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想了解中国通史,那么一定要读读钱穆先生编著的《国史大纲》。而商务出版社出版的竖版繁体更是值得买来收藏品读。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钱穆对历史怀有的温情和敬意,就像他在引言中所提到的“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先生用半文半白的语言简略的梳理了一遍中华历史,涵盖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适合拿来作为历史入门读物,其中的精髓也是需要自己慢慢品来。
《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史学论著之一,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本书可见先生的语言功底,提纲挈领,毫无一字一句的废话。
《剑桥中国史》
作者:[美] 费正清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这套“大部头”, 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费正清、崔瑞德任全书主编。是一部国外研究中国历史的权威著作。沿袭西方汉学研究一贯坚持的严谨作风,广泛引用文献材料,注重文献的辨伪和考订。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其中的很多的观点和质疑所站的角度和我们不同,但同时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思考某些问题。这套书里有大量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可能多偏学术性,对于阅读的趣味性可能会有所影响,但是对于历史专业或者想深入研究历史的同好来说,这是值得一看的一套丛书。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讲谈社这一套丛书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著作,其特点就是吸收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的出土的史料。对于本书,由于中日的历史观不同,对待有些问题的理解也是不同。但是他们站在无国界的角度去客观的评述中华历史。
本书的一个缺点就是,不同时期由不同学者编著,其风格和功底也就参差不齐,但是整体来看,还是值得一读的。
《中国大历史》
作者:黄仁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黄先生的这本《中国大历史》和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相比,更偏重一个“情”字,议多据少,但是不失酣畅淋漓之感 。
人生历史书籍 《万历十五年》
作者:黄仁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黄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而这些事件或多或少也成为日后大事件的伏笔,这些都没有逃过黄先生的双眼。
黄仁宇本人曾这样解释他的历史观的来源:“大历史观不是单独在书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仅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领悟获得的。我的经验,是几十年遍游各地,听到不同的解说,再因为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才体现出来的。”因此这本书更是融合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
经典历史书籍 《叫魂》
副标题: 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作者:[美] 孔飞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在乾隆盛世时代,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而本书则是讨论其背后的蕴意。如果你对野史格外猎奇,那么这本书绝对会让你过足瘾。
很多人评价本书可谓是借古讽今,一场社会事件却逐渐演变成了政治性事件。在当时,是封建,愚昧下的迷信恐惧,然而在科技发达尊崇科学的现在,难道就没有发生类似“叫魂”的现象么,答案其是是有的。这不得不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