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新时代经济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心阐述的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它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重资本、轻劳动",侧重于扩大经济规模而忽视了经济质量的提升。而新时代经济思想明确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即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促使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发展利益。同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使之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期望。
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动实现共享发展。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增加人民群众的福祉。新时代经济思想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向的决策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激发。同时,推动实现共享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通过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我深刻认识到,这一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得来的。它不仅指导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全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坚持这一思想,不断创新实践,推动中国经济迈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新时代。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传播和推广这一理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实现人类繁荣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它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深刻的创新性,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我深感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以及开放包容发展。这些方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变革的核心动力,中国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大力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动能。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超越,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加群众福祉为导向,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开放包容发展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共建共享开放型世界经济。
其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在经济领域,党的全面领导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的总体方针政策上,更体现在解决重大经济问题、应对外部挑战的决策层面。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目标,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是保证人民对经济发展决策的参与和监督,充分发扬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取得成果,归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优越性,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在新时代展现更大的活力。加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非常重要。只有深入学习、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挑战,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思想,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创新性理论。其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和开放包容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同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保证了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抱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观,是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优越性的关键。
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至关重要。只有全面把握这一思想,才能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挑战,推动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发展台阶。同时,积极传播和践行这一思想,也能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二:新时代经济思想
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t杜人淮马会君提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基本特征作出的重大判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实现新的发展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特定理论内涵,主要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的,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支撑,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作为核心内容,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战略目标,以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深厚根基,以跨越常规性和非常规性重大关口作为攻坚任务,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作为实现形式,以
加快形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构建完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举措。关键词: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根本遵循作者杜人淮,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马会君,男,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20160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基本特征做出了重大判断,先后提出了我国经济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将我们党关于经济发展★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研究’’(12BJY07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要论述研究’’(17WTA014)的阶段性成果。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29、229页。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曰报》2017年10月28曰。5观察与思考2020年第5期战略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人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想、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明确了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统领和引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遵循,既是时势所需,又恰逢其时。一、根本目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需要,又要充分考虑满足人民需要的社会历史条件,深刻把握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及由此决定的社会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目的主要是更好满足人民的温饱和基本生活需要。进人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已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目的主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为了人民,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衡量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就是要看发展是否突出人民性,是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受到发展条件的制约,满足人民的需要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我们党基于发展为了满足人民需要的根本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先后经历了满足解决人民群众温饱等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基本小康生活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过上全面小康生活的需要等阶段。未来我们要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已有成就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过上共同富裕、公平公正和环境优美的美好生活,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安排,就是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0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需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来实现,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和深入参与。也就是需要实现充分就业,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只要我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曰报》2017年12月21曰。②
《建国以来重要文件选编》(第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41页。③《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6页。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告》,《人民曰报》2017年10月28曰。⑥《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9页。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6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们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可以获得无穷的力量,风雨无阻,奋勇向前”?。是否和能否依靠人民推动发展,直接影响和规定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否得到满足,这成为衡量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准。坚持依靠人民推动经济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要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群众主人翁作用,坚持充分就业和走群众路线,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焕发人民群众的干劲、活力和创造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人强劲动力。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切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未来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既要由人民群众共同创造,更好实现发展成果的人民共享,这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人民群众共同创造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不仅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做大蛋糕,而且要通过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收人分配制度增进民生福扯,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更公平地分好蛋糕。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人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引领支撑: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理念,用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支撑经济髙质量发展。正如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新时代抓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必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和红绿灯,贯彻到经济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真正做到更加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更加崇尚创新。创新发展理念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注重的是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问题。“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发展是包含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在内的系统性发展理念。其中,理论创新是先导,是各种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制度创新是保障,是激发各种创新主体活力、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是基础,是转换经济发展动力的依靠支撑;文化创新是根本,为各种创新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①
习近平:《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6曰。②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人民曰报》2017年10月28日。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3曰。④《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7页。观察与思考2020年第5期更加注重协调。协调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体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当看到,“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气协调既是发展目标和手段,又是发展的评价尺度和标准。协调发展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重点和非重点等重大关系;
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均衡;协调发展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更加倡导绿色。绿色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体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就是要摒弃“先发展后治理”和“边发展边治理”的思想,根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对立关系,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把绿色要素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加厚植开放。开放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是第一要务思想以及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注重的是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促进开放发展,要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目标,以互利共赢为开放战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开放原则,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为开放格局,优化区域、贸易和投资布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开放途径,使我国经济发展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更加推进共享。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公平正义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共享发展包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全民共享是指共享的覆盖面,就是人人享有发展成果,而不是少数人享有、特定人群享有;全面共享是指共享的内容,就是要使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成果让全民享有,而不是只享有某一限定方面成果;共建共享是指共享的途径,是全民在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全面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不是坐享其成、好逸恶劳;渐进共享是指共享的进程,是全民享有发展成果逐渐由低级向高级深人,而不是搞绝对平均主义、杀富济贫。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211、200页。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09页。③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20页。⑤杜人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内涵、意蕴和要求》,《观察与思考》,2019年第9期。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三、核心内容: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从数量追赶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巨大转变,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的关键内容。实现了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就必将大力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竞争力。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推动质量变革。我国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和国内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等暴露出来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供给质量问题。“总体上我国产能很大,但其中一部分是无效供给,而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又不足。我国是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主要是低端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不多。”
?要解决供给质量问题,必须推动质量变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人手,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应对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敏度。国际上就是要提高我国经济的质量竞争力,使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从规模价格转向效益质量,在国内就是要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方位提升,把落脚点放到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财富的“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需要转变。一是从要素投入质量、中间品投入质量和最终产出质量三个环节着手推动质量变革。?Z1是从微观层面培育优秀一流企业,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从中观层面培育高层次制造业集群,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
从宏观层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以提髙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推动效率变革。一个国家可用于经济发展的各种资源要素总是有限的。虽然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曾经在我国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兵团作战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步伐,但现在再按照过去那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来做,不仅国内条件不支持,国际条件也不支持”?。这种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在国内带来了日趋突出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而且在国际上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推动效率变革,增强总投人向总产出的转化能力,即全要素生产率。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重点,不断提升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优化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效率,以更少的要素投人和更优的要素配置产生更多的收益。总而言之,一是要通过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和优化要素配置效率来实现。二是要在宏观层面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和人力资本质量提升、中观层面进行产业协同合作和产能过剩改善、微观层面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和营商环境改善来实现。?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的重点推动动力变革。发展经济学通常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划分为要素、投资、创新和财富等。随着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资源过度消耗、投资萎靡不振等矛盾的凸显,“我国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长期以来,我国以土地、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等为主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模式①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曰。②?(D《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76、239、271页。③?参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9年第2期。④
参见冯娟:《我国高质量供给体系建构研究: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考察》,《当代经济管理》,2020年第1期。9,
观察与思考2020年第5期已走到尽头,若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转向创新驱动,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以及相应的体制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一是要依靠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和体制改革的保证。是通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从不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来实现。?四、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义和核心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特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着力一体建设和一体推进“6+1”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同于传统经济体系,具有自身的特定内涵。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内涵,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了“6+1”的战略构想,强调“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这几个内容囊括了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这些方面的有机统一成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指向。因此,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各个方面不仅需要一体统筹和一体布局,而且需要一体建设和一体推进。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供求变化新特点开出的治本良方,是我国新时代经济工作主线,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01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强调,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因此,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防止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倾向,更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优做强,扎实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①
参见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9年第2期。②
参见迟福林:《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8年版。③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曰报》2017年10月28曰。④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活力迈上新台阶》,《人民曰报》2018年2月1曰。⑤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6日。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3曰。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年版,第120页。1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推动高质量供给迈出更大步伐。这就要求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优质企业,不断增加产品服务种类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不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逐步消除供求结构性矛盾,推动生产和消费动态均衡。依靠创新和改革开放两轮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开放是背后的助推器,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两个轮子。正如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要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便是创新,创新是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国经济体系的现代化程度还不高,创新能力和水平不够高是其中的关键制约因素。因此,要尽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个方面建设。同时,要深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同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一是要深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使政府和市场作用均能得到有效发挥的经济体制;二是要加快推进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提升国家治理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五、深厚根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经济活动的根基,优越的经济制度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创造了中国奇迹,成为推动和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正确处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能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能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生产力是否相适应。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经济格局,一方面通过“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更好解决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带有长远性、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有力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国家经济发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3曰。②??《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6日。③参见张军、杜人淮:《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新审视》,《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1观察与思考2020年第5期展,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已经占到市场主体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百分之六十”?。因此,要在巩固、发展和完善公有制经济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功能定位、产权保护、政策待遇等多个层面,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关系。收入分配问题事关人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人分配制度,这不仅激发了广大劳动者的动力和活力,而且促进各生产要素的充分涌动,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收人分配主要涉及到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等环节。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作用和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各个层次收人分配关系。在初次分配环节,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和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在二次分配环节,要发挥好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作用,特别是税收调节作用,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并通过相关政策制度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在三次分配环节,要努力发挥好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的作用。?通过正确处理好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关系,既要鼓励全体人民勤劳致富、激发劳动者活力,使生产要素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又要确保发展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提供不竭动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伟大成果之一,既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又能发挥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作用,从而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够得以有效发挥。因而,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相得益彰。为了发挥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和市场作用,需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六、攻坚任务:跨越非常规性和常规性重大关口每个阶段的经济发展总会遇到一些必须要跨越的关口,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所遇到的关口会更加突出和艰险。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跨越一些常规性和非常规性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奋力跨越非常规性和常规性重大关口,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62页。②④《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人民日报》
2019年11月6日。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曰报》2017年10月28曰。⑤《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5月20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2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是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的攻坚任务。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这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期必须跨越的非常性重大关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的第一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着许多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守护基础,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必须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要“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底线,是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内容,必须下大力气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污染防治是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大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明显弱项,“老百姓意见大、怨言多,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民生问题,必须解决好”?。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底线,必须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着力推进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我们“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后,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新的重大风险、新的返贫问题和新的污染问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不断巩固“三大攻坚战”的成果。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长期面对的、需要跨越的常规性重大关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过不同的判断,先后提出经济发展处在“三期叠加”
“四降一升”与“三大失衡”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但无不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作为重要攻坚任务和有效举措。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把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任务,作为解决我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并具体明确了各自任务,也就是“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七、实现形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近年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把“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先后强调经济工作中要“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81、87-88、245页。③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403页。④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曰报》2017年10月28曰。13观察与思考2020年第5期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气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不仅是我国实施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而且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
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由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过渡,这必然会出现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通过资源低耗、动力创新、生态绿色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没有资源持续投人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资源瓶颈压力日趋突出,依赖资源高消耗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要求通过降低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的长期发展,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通过资源低耗实现经济增长,就要推动创新,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没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同样难以永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严重透支生态环境和寅吃卯粮的发展,不仅难以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而且会断子孙路,最终走上绝路,所以,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通过区域协调、结构合理、成果共享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和不同人群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目的要求,而且还会不断激化各种矛盾问题,从而使经济难以健康发展。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条件各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区域经济发展需在国家空间布局内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既要巩固先发优势,又要弥补短板弱项,实现各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我国不同所有制经济、不同产业经济等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不同所有制经济和不同产业经济等之间发展,既要保持结构合理,又要相互服务、相互支撑,实现共同发展;
目前不同人群之间还存在收入差距较大和贫富不均等问题,要在发展中完善收人分配制度,加强收人调节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享有,而不是由特殊人群专属。通过增速中高、政策连续、风险可控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避免经济发展陷入长期低迷状态?,又要克服经济发展出现激烈波动,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经济发展存在一个基数效应,经济总量基数较低时通常可实现和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当经济总量基数达到较高水平时,就难以维持较高增长速度。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保持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甚至实现了年均高达9%的增速,这除了通过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外,很大程度上与我国这一时期经济总量基数较低有关。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与世界第一的美国差距越来越小,不可能再延续过去的高速度增长。增速必须换挡,由高速变为中高速,使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以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质的稳步提升,这是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要保持政策一定的连续性,稳定人们的预期,并根据现实经济状况及时调整政策,“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政策保证。同时,强化风险管控能力,如果出现自然、金融①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页。②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二O二〇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人民日报》2019年12月7曰。③2019年中国GDP为99.0865万亿元。④杜人淮:《中国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增长的风险与防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⑤
《宏观政策要稳住、撖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4月26曰。14深刻把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或公共卫生等重大风险,能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经济平稳安全有序发展。八、保障举措: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和创建完善制度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于传统的经济高速增长,只有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方向前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客观全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形成客观反映和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评价评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这几个方面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其中,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是基础环节,绩效体系和政绩考核是中间环节,政策体系则是顶层环节,各环节和各子体系的重点与目标导向各有侧重。其中,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的对象主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数据、红线、形态等,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真实情况的客观反映,为绩效体系和政绩考核提供基础;绩效体系和政绩考核的对象分别是各经济发展主体和各类组织管理者,主要是依据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判断各经济发展主体和各类组织管理者所完成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进度、好坏和作用;政策体系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是通过正向引导和负面约束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为了更好地支撑和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的评价评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子系统必须是客观、真实、可靠、正确和科学的。创建和完善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环境。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需要创建和完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为各经济主体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充分调动和激发各市场主体活力、动力及创造力。为此,要持续深化和完善产权制度改革,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信用法规和标准体系;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一企业登记业务规范,统一数据标准和平台服务接口,采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进行登记管理;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人负面清单制度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不断提高政府效率,为此,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政府法治化水平,提高政府治理精细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改善宏观调控,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为此,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思路,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坚持灵活有效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1曰。②
参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4曰。③
参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9年12月13曰。15观察与思考2020年第5期的底线和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着力完善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评判标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转变传统的引导经济高速增长或单纯衡量经济增量和增速的评判标准,在思想上跳出和克服过度追求经济增量和增速的思维定式,在经济工作实践指导中摆脱一味追求经济增量和增速的路径依赖,破除和去除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种种壁垒及障碍。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什么指标体系来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制定什么政策正向引导和负面约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为,采用什么标准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怎样客观统计高质量发展数据,提供什么样的有利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环境。因而,为了充分发挥各经济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经济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地生根和取得实效,需要着力建立和完善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判标准。具体地讲,就是要以规范化、多元化为导向,构建和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体系;以全方位、前瞻性为导向,构建和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标准体系;以科学客观、权责统一为导向,构建和完善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体系;以尊重市场、明确规则为导向,健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等为导向,创建和完善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责任编辑:凌雁①参见丁文裙:《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必须厘清的几个关键问题》,《学习论坛》,2019年第9期。16
篇三:新时代经济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解析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化。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旨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深化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方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领导作用,强调党对经济工作的决策权、领导权、管理权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党的领导不仅体现在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决策上,也贯穿于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具有特殊重要性,可以维护国家利益、民生福祉以及社会公平正义。
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结构性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相融合,并强调改革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通过优化供求结构,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这一思想强调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力求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明确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调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注重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注重质量、绿色、创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要进一步破除制度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改革开放。
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增进人民福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人民主体地位,提出增进人民福祉的要求。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促使经济发展不断惠及全体人民。这一思想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进一步推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六、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要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旨在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现代产业体系、现代金融体系、人才体系、创新体系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中国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了党的领导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人民主体地位和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重要内容。坚持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
篇四:新时代经济思想
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五个思想
一、从政治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眼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本大计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位新时代胸怀全局的政治清醒,纪检监察机关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监督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二、从历史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一种更高级别、更高形态的发展状态是一种历史必然。
三、从经济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利于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算清经济账、生态账的大账和长远账。
四、从哲学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体现了矛盾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等一系列严谨的哲学思维,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五、从民生维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饱含着浓厚的人民情怀,时刻提醒也警醒我们“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篇五:新时代经济思想
经济发展思想汇报
一、导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思想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本文旨在探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深入挖掘经济改革的内涵和目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二、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的发展思想始终以市场经济为核心,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如农村土地承包、私营企业的允许、对外开放等,释放了市场活力,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成为主导,强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经济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展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经济思想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
型企业和人才,加强科技创新体制体制机制的改革,以提升全球竞争力。
五、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也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和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六、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虽然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经济结构不平衡,产业升级和转型仍然存在困难。其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最后,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给中国的外贸带来一定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思想强调积极主动的适应和创新。首先,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其次,要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后,要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劳动力供给和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七、总结
中国经济发展思想始终围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价值观、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展开,以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民幸福为目标。面对未来的挑战,中国将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继续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注:本文字数共计604字。
篇六:新时代经济思想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经济思想,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在此,我将以“新时代经济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展开我的发言。
一、新时代经济思想的内涵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时代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4.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5.坚持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新时代经济思想的实践路径
1.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动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3.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4.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政策调整力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6.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三、结语
新时代经济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要紧密围绕新时代经济思想,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篇七:新时代经济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名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2.“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中国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了。不说更早的时期,就从改革开放开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独好”。
3.说中国现在搞的是“资本社会主义”是完全错误的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4.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不能成为骄傲自满的理由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过去取得的实践和理论成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面对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不能成为我们骄傲自满的理由,更不能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包袱。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5.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段历史不能相互否定
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我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
6.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崩离析,这是前车之鉴啊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
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7.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
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
8.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是不切实际的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进入共产主义,那是不切实际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几十代人,那是多么长啊!从孔老夫子到现在也不过七十几代人。这样看问题,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清醒。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个大目标前进的。
9.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
我们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充分估计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方面长期占据优势的客观现实,认真做好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各方面准备。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还
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甚至必须面对被人们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长处来比较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足并加以指责的现实。
10.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可望而不可及,这涉及世界观问题
一些人认为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认为是望都望不到、看都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篇八:新时代经济思想
THEPRY
ANDPRACTICE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列之三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评述文/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整并做出正确决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正是产生于这一伟大的变革时代,深深铭刻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变革的时代烙印,是伟大的实践产生了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指导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引领我们党在复杂形势下成功驾驭了经济发展大局,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经济思想充分体现了以推进经济发展活动为基础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最新发展,彰显厚实的理论底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表述出的“七个坚持”,从政治保障、发展目的、发展理念、主要矛盾、工作路径、发展战略和策略方法,形成了一整套逻辑紧密、相互支撑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当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现状出发,准确定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办、5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将这一经济思想高度凝练为“七个坚持”的思想要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党的十九大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系统化思想表述和实践引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实践得出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三个维度把握新经济思想的精髓要义全面理解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需要我们从实践的维度、理论的维度和价值的维度加以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源于新时代经济发展变革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审时度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方位做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发展思路作出适时调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CONOMY86E
怎么干”的基本问题,又顺应当代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新趋势;既充分吸收和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精华,又辩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合理成分,探索形成了立足中国经济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始终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人民为中心是这一经济思想的内在价值核心。在这一思想引领下,我们树立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必须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二是把准确认识经济发展阶段与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方位和重点。要积极适应和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顺应时势,立足大局,把握规律,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攻克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化的体制堡垒,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是把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手段和工具。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思想要更加开放,改革要更加深入,开放要更加扩大,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障碍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四是把确立发展战略目标与采取正确的方法策略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方法和策略。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历史使命,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必成大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既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要把稳与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在工作中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务求各项政策扎实有效落地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又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现,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展示出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87以辩证的态度运用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新时期的经济工作,就是要按照“七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以唯物辩证的哲学思维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把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方向和准绳。党性和人民性在经济工作中是内在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可以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宗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落脚点,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ECONOMY
篇九:新时代经济思想
BRIDGEOFCENTURY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探析王婷婷(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扬州225000)【摘要】经济发展方式是与时代背景相呼应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现阶段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的,它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价值取向。本文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生成逻辑,分析落实这一发展思想的具体路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的主体性地位,提高人民群众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积极性,不断壮大经济发展成果,并让更多的人共享。【关键词】新时代;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D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7-0014-0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1](P.6-10)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人民”这两个字共提到了203次。“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系人民群众的初心和情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蕴涵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无产阶级劳苦大众谋求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延续了其观点,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批批改善民生的政策不断出台,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飞快,就业状况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日益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我们党一直把增进人民的福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奋斗的目标,这也生动地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实践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收稿日期】2018-04-15二、“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成逻辑我国的经济发展思想和经济发展方式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今发生了很多转变。在新中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极低的状态。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此时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粗放型的增长。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2](P.12-17)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2](P.12-17)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近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主体是人民。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表明,一切社会生产生活的实践主体都是人,人的活动创造了新的生产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切的经济发展目标都是要服务和满足人民群众最根本的需求。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历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一系列举措后,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这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为及时调整当前局势,引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回归到人民发展的轨迹上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中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是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的。目前,我国在供给方面出现了大量低端产品和无效供给的情况,不难发现造成这一原因的很大方面是长时间的企业生产只为追求利润而忽【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社会公民政治认同研究(项目号:13CZZ01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婷婷(1994-),女,江苏泰州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14世纪桥2018·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URY视人民实际需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偏离了原先的轨道。之后针对这一状况国家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人民的实际生活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群众。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作为生产力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关键因素,把人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论断的实施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需要中国经济转型进入了关键期,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鲜明的特征,如何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我国的供需关系存在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过剩的产能阻碍了中国经济的顺利转型,另一方面我国在供给与需求上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低端产品供给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中国人大批地去国外购买奢侈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必须要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协调推进五大发展理论的必然选择十八届五中全会有两个比较重要的表述:一个是的发展思想,另一个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两个理论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一根红线,同时它也协调推进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中,需要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推动国家的发展,创新的主体是人民。协调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好各个重大关系之间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配合。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体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前我国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由此带来了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关切人民群众的生活体验。开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自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不仅拉动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也增强了周边国家的人民利益。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延伸词,其主体当然是人民。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人民群众都是直接的参与者。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各项工作的实施,最主要的还是要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三、“以人民为中心”经济发展思想的实施路径(一)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TN体地位。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EC会发展的动力。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F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一起奋斗。习近平总O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E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G民主体地位”。[1](P.6-10)尊重人此外,还要重视人民的价值主体DIR地位,把人民最关注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B点和落脚点,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更主要的是要看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是否公平公正,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真正的得到了提高。人民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成为经济发展的指南。(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公平的分配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使中国的经济更加自由、开放、有序。此外,建立完善公平的分配制度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保证。当前的分配制度有待完善,我们强调在再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经济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正好与其相一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人民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3](P.31-33国家发展过程)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共享发展”“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这三者本质是一致的,就是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目标。落实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其实就是解决好两大问题。我们通常说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在不断扩大,但是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很突出。例如:居民收入差距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公共服务水平相差悬殊等等。为了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在分配的基础上我们要更加注重公平。公平的社会环境是实现人民共享、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缓解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让更多人民享有发展成果。参考文献:[1]韩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J].改革与战略,2017,(1).[2]孙悦,李江燕.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析——基于经济发展的视角[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7,(3).[3]丛屹.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主线[J].理论与现代化,2017,(5).[责任编辑:褚永慧]2018·7世纪桥15“以人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