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工作创新
马山县财政局:管好用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上半年,马山县资金保障专责小组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做好资金保障,取得了较好成效。截至6月底,全县各级财政衔接资金共计4.45亿元,累计完成支出2.68亿元,支出进度为60.22%,超过自治区55%的考核目标要求5.22个百分点。
01保投入稳增长
坚决贯彻落实本级财政投入“只增不减”要求,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突出衔接资金预算安排的优先地位。今年安排县本级衔接资金2768万元,高于上年投入水平,保持财政投入逐年稳步增长。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上半年获上级衔接资金共计4.17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6819万元、自治区资金9891万元、市级资金5000万元。此外,将衔接资金、粤桂帮扶资金和涉农资金“三金”整合,投入乡村振兴,形成共同支持乡村发展的有效合力。
02谋项目促增收
着力聚焦“两个高于”目标,统筹本级衔接资金1367.09万元用于项目前期费用,优先安排资金支持利益联结机制紧密、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的项目,确保脱贫群众率先受益。一方面,加大产业投入,上半年,全县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安排用于产业资金占比分别为56.35%、50.64%,均达到产业投入占比要求。另一方面,安排1031.3万元用于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公益性岗位报酬、劳务补助等支出,助推脱贫人口实现就业增收。
03减流程优机制
制定出台《马山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细则》,规范过渡期财政衔接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对预算投资金额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辟项目投资评审“绿色通道”,简化流程并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审结;对100万元以下的项目,下放由乡镇组织实施,不再进行预算评审,只做结算评审。通过减化流程,促进衔接资金使用提速增效,尽早发挥投入效应。
04督进度压责任
常态化加快衔接资金支出进度,采取每月书面通报制、微信群日报制、月例会排位制、约谈制、后进表态制等,多措并举不断向执行部门和乡镇传导支出压力,时刻紧绷衔接资金支出进度这根弦。主动出击,加强与部门、乡镇的对接沟通,及时掌握资金支出及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对已形成实际工作量但未及时完善请款材料的项目,采取“容缺后补”机制加快办理资金拨付,确保全县衔接资金支出进度不
落后。一季度,马山县衔接资金支出进度在全区106个县(区、市)中排名第五,5月、6月连续两个月排在全区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首位,4月和6月在自治区层面的会议上分别作了2次典型发言。
05提站位抓整改
针对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资金保障专责小组坚持问题导向,提高政治站位,对标对表、举一反三、主动认领,切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启动相关整改工作。目前负责牵头整改的3个问题、7项整改措施已全部落实整改,正在向县整改办申请销号,真正把整改落实工作当作一次自我检视、自我提高的难得机会,多措并举促进衔接资金管理提质增效。
编辑:厅办公室
篇二: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工作创新
乡村振兴工作亮点做法
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无数措施被制定出台,以保障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乡村振兴工作的亮点做法而言,以下是一些值得称道的方案。
一、土地制度改革的探索
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土地制度的改革备受关注。乡村负责人纷纷指出,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被认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探索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来激发农村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开展了许多有效的实践,比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典型例证——“宅基地三权分置”,为农村集体和农村居民提供了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在赋予农民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给城镇化进程带来了活力。
二、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的亮点做法之一,是一些地方积极地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搭建起一个个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乡村平台。在这些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信息化交流和生产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这些新技术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村地区,缺少足够的基础设施,已经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大问题。为此,近几年来,乡村振兴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了很多关注。具体来说,就是在农村地区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自来水、道路、电力等方面的设施,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水平。这种做法,可以使更多人喜欢留在农村工作和生活,为农村振兴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乡村振兴工作中,发展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县级以上政府、旅游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景点、优质农家乐等进行全面规划。发展农业观光、采摘体验、垂钓休闲等旅游业态,可以吸引外来游客,刺激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总的来看,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亮点做法,不仅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城乡融合、人才引进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未来乡村振兴工作而言,这些亮点做法值得好好总结经验,提高效率,推广应用。只有在不断积累经验和改进措施的基础上,乡村振兴工作才能够取得更加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篇三: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工作创新
县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县域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县财政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一份县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一、加大财政投入
1.增加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业科技创新等。
2.建立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扶持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产业发展项目给予资金补贴、奖励等支持。
3.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产业发展。
二、优化财政政策
1.对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项目给予财政奖补政策,提高项目的建设资金补贴比例。
2.对涉农企业的税收政策进行优化,降低企业税负,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扩大规模。
3.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三、加强财政监管
1.加强对乡村振兴资金的监管,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符合规定,并加大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和考核力度。
2.完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制度,防止乡村振兴项目中出现违规占用土地、恶意挪用资金等问题。
3.加强对乡村振兴项目的跟踪督导,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落地和实施。
四、加强产业培育和人才支持
1.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培育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型农村产业。
2.加强对乡村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提供奖学金、培训资金等支持,吸引和培养乡村人才。
3.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来增加农业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总之,县财政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监管以及加强产业培育和人才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农村道路、桥梁、水利等交通条件,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性。
2.加强农村供水、供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3.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提高农村用电质量和供电能力,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2.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科研经费、专利成果奖励等支持,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3.建立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能力和素质。
七、推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1.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财政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农产品加工的升级和转型。
2.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增值。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八、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
1.配套建立乡村振兴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2.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村务公开和群众参与,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民主性。
3.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九、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
1.加强与农业、农村发展、财政、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加强与银行、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的合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3.加强与上级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一份县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监管、加强产业培育和人才支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以及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协同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篇四: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工作创新
财政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的财政政策能够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以下是一些财政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
1.乡村振兴规划和战略:
-
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
设计长期战略,注重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
2.财政支持产业升级:
-
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农村产业升级,鼓励农民参与新型经营主体。
-
提供财政补贴、贷款支持,引导农村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基础设施建设:
-
投入财政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利、电力等。
-
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吸引人才留在乡村发展。
4.农村金融服务:
-
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企业发展。
-
推动建立农村金融创新机制,满足不同农户和农业企业的融资需求。
5.农村社会事业:
-
投入财政资源,提升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水平。
-
建设乡村文化、体育、休闲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6.农村土地整治:
-
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
推动农村集体土地经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
7.乡村旅游开发:
-
制定财政政策,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
支持农村民宿、乡村文化体验等项目,促进农村旅游业的繁荣。
8.创新扶贫模式:
-
制定差异化的扶贫政策,根据不同地区和村落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财政措施。
-
鼓励创新扶贫模式,支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9.政策配套和协同发展:
-
制定政策配套,确保各项政策协同发展。
-
强化政府协同治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乡村振兴合力。
这些经验做法强调了财政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同时强调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改善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些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
篇五: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工作创新
财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其中财政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财政的支持下,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先,财政资金的投入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农民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这些资金的投入,大大提升了农村的生产力和基础设施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对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财政政策还对农村金融、农业保险等领域进行了支持和引导,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另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监管和评估,确保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时,政府还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形成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力,使得财政资金得到了更好的使用和发挥。
总的来说,财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在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工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优化财政支持政策,不断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让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篇六: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工作创新
县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与对策建议
一、**县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1.政策引农。不断加大对种粮农户的补助力度,全面覆盖粮食种植、设备购置、农产品加工等环节,实现粮食产量、农民收入共同提高。紧跟当下农业发展新趋势,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险产品体系,助推农产品创新研发,降低各类经营主体经营风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7000余户,投保金额8.8亿元。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制订实施方案,有序申报,确保油价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减轻渔民的捕鱼生产成本,有效调动渔民生产积极性。
2.资金助农。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林业、农业生态循环、海洋渔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下山移民、垃圾分类、农房两改等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推动“三农”发展。截至2022年底,农业农村部门县级预算安排专项支出指标12670万元;
水利和渔业部门县级预算安排的专项支出指标2676万元;
自然资源部门县级预算安排的专项支出指标10608万元。
3.科创支农。创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逐步改变过去资金渠道多,分类不合理的状况,集中财力办大事。打造项目和产业平台,构建整合载体,实现项目共建、资源共享。
二、当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资金导向作用稍显不足。一是支出规模下降明显。农林水支出规模与不断增长的财政总收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资金管理有待加强。三是支农结构不够合理。在各项农业支出中,用于农业生产的支出低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
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数量小、比重低。
2.人才支撑后劲不足。人才引进亟需加力。一是劳动力流失严重。二是缺少引才平台。三是素质普遍不高。农业人员学历普遍较低,农业种植更多靠天吃饭、靠经验管理。
3.景区建设有待完善。一是缺乏统一引导,因地制宜推进特色景区村庄建设针对性指导不多。二是连片开发偏少。三是工作协调不足,景区村庄建设面积广体量大,设计部门单位较多,但是目前单位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村庄建设层次仍需提高。一是建设标准不高。二是特色挖掘不够。特别是对**县最具特色的滨海型、渔乡型景区村庄挖掘建设较少。三是旅游配套偏弱。
经营业态开发相对单一。一是业态档次较低。景区村庄普遍以档次较低的农家客栈、农家乐为主,仍停留在传统的观光、采摘、烧烤、垂钓、休闲渔船等项目上,乡村旅游的“农味”“土味”和“野味”特点不浓,休闲度假类、文化体验类、户外运动类等多种业态开发不够。二是品牌业态不多。景区村庄业态开发、品牌建设和统一质量标准缺乏,一些休闲项目、精品民宿、乡土特产等没有系列品牌或公共品牌,难以进行统一宣传推介,影响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经济效益不高。
三、完善**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建议
1.明确功能定位,高质量提升政策力度。
一是厘清财政边界。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要强化顶层设计,在中央战略指引下,结合地方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规划、推进方案和工作计划。
二是吸引社会资本。在**县政府可支配收入较为紧张的前提下,需大力倡导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同时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让社会资本进入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
三是强化政策执行。一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完善涉农资金管理机制,规范资金管理流程,拓宽资金执行监督和效果反馈渠道。另一方面,涉农支农政策既要立足财政,发挥财政导向作用,又要跳出财政,善于借力,联合绩效目标一致的职能部门,持续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
2.着眼因素制约,全方位强化要素供给。
一是改善用地难。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步伐,妥善解决农村承包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纠结。鼓励和推动土地集中连片高效流转。
二是攻克引才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
三是解决治理难。坚持三治融合,发挥群众组织作用,构建党组织领导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村民说事2.0”与“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联动,加快“雪亮工程”等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善治示范工程,打造“枫桥经验”**样板,争取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综合试点县。
3.强化创新驱动,深层次突破发展桎梏。
一是聚焦传统,继续支持乡村特色产业。**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优势明显并发展迅速,今年以来,更是通过“抓住一批重点、突破一批难点”等方式,确保涉农政策与资金落地。
二是立足当下,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以农旅文深度融合为重点,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健康、文化、创意、体育、自然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拓展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
三是着眼长远,不断发挥教育导向作用。依托宁波高校,加大对新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和聚集。支持高校、职技校、企业在**设立教育培训机构,针对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开设专业,并给予学费减免、工作保障、平台提供等优惠政策。
推荐访问:县财政局乡村振兴工作创新 财政局 振兴 乡村